主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通稿

以“创造的教育”理念“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”——访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TVT体育益春

 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,也是一个民族振兴、社会进步的基石。继党的十八大报告、十九大报告后,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提出,要“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”,可见“内涵式发展”是近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核心主题。

 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,也是一个民族振兴、社会进步的基石。继党的十八大报告、十九大报告后,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提出,要“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”,可见“内涵式发展”是近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核心主题。在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东北师范大学在“尊重的教育”“创造的教育”理念、坚持“一条主线,三维发展”的发展思路下,以扎根中国大地,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为己任,对“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”进行了积极探索,并走出一条立体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成功之路。东北师范大学是怎样实现“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”的?带着疑问,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教授。

  刘益春:“内涵式发展”是党中央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及所处的时代环境,对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目标与实践路径的顶层设计规划。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,而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多维度的、立体式的,可以借用长、宽、高以及三者共同决定的立体体积来比较形象地说明内涵式发展。内涵式发展的高度,是指特色和优势发展,高度决定了对学生的培养力,核心是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的有无多寡,高校应找准自身定位,以特色和优势成就地位的不可替代。TVT体育内涵式发展的宽度即协调发展,是带动发展、拉动发展、一体发展,主要是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通、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互促与反哺、学术与行政之间的配合与支持、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同频共振等。内涵式发展的长度是时间维度,指可持续发展。人才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,人才队伍建设是起决定性的关键因素。要牢牢扭住队伍建设这个“牛鼻子”,建立起人才培养、引进、使用、激励、流动等机制,保障高校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人才汇聚,后继有人。

  从学校到学院再具体到各个学科,我们提出都要实现提高度、拓宽度、延长度的立体式内涵发展。具体来说,要以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为着力点“提高度”,以实现规模、结构、质量、效益相协调相统一为着力点“拓宽度”,以提升治理效能推进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“延长度”。学校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,统筹推进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等整体性高质量建设,实现了“提高度、拓宽度、延长度”的立体式内涵发展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网:东北师范大学是怎样践行“创造的教育”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?

  刘益春:新时期,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师范大学塑造的是“两代师表”,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基础性、先导性、战略性地位。所以,东师传承“尊重的教育”,与时俱进地提出“创造的教育”理念,从教师应该如何教、学生应该如何学两个维度,使我们的教师和培养的未来教师具有创造的意识、创造的能力和创造的习惯。对于教师如何教,我们倡导注重过程的探究教育,突出教育的过程属性,改变传统重演绎轻归纳的教育模式,使教育过程由知识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,将结果教育转化为以问题驱动的过程教育,激发学生基于兴趣的内生动力。对于学生应该如何学,我们力求让学生养成批判反思的思维习惯,鼓励学生勇于质疑、大胆批判,塑造卓越担当的人生品格,并将其内化为不竭的精神动力,进而肩负起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民族振兴的使命。

  在“创造的教育”理念引领下,我校教师教育特色愈加彰显。学校把教师教育一流作为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核心内涵,将教师教育学科作为“双一流”建设重点培育的学科领域,获批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。参与制定《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(2018—2022年)》等多个教师教育领域国家文件及教育标准。首次发布《中国教师发展报告》,每年发布《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》,多份咨询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,转化为国家教育政策文件10余份。

  上世纪,东师与吉林省白山市建立基础教育改革与服务实验区,走出了一条“长白山之路”。在此基础上,新世纪东师设计实施了“U-G-S”教师教育模式,U指大学,G指政府,S指中小学校,通过大学与地方政府、中小学共建实验区,打造大学与中小学校之间,大学教师、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之间合作发展的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,旨在培养培育“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”。进入新时代,面向新形势,学校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要求,将“U-G-S”模式提档升级,旨在实现师范生获得高质量实习、基础教育教师接受高质量培训、学科教育教师实现高质量发展。至今,实验区的发展规模已覆盖全国15个省、47个县市的228所优质中学。东师首创的“U-G-S”模式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,创新经验写入《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》,并成为全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予以推广,不仅保证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质量和教育学科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,还对实验区的学校改进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,对更多区域的教师教育发展也提供了经验和参考。

  在“创造的教育”理念引领下,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,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形式。让有创造性的教师,以其专深的学科理解、科学的教学方法,培育和引领学生的创新性发展。近年来,学校持续开展“创造的教育”示范课堂,形成教学模式改革的示范区。截至目前,已建设了457个示范课堂,涵盖了学校所有教学单位,实现了以教的改革带动学的转变,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,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。学校还开设了“新生研讨课”,由学校的重量级教授给大一新生上课,实行小班授课,没有固定教材,自主设计,实现师与生的对话关系,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,引导了全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。除了本科生培养阶段外,在研究生培养阶段,试行“3+1+2”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,实施“本硕博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”,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班建设,稳步提升培养质量。TVT体育

  中国社会科学网:您认为学科建设对“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”有着怎样的助力作用?

  刘益春:学科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,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,对高校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。近年来,东北师大大力发展学科建设,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,持续优化学科结构布局,完善学科评价激励机制和交叉融合机制,构建学科生态体系。2017年,东师有6个学科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,在第二轮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评选中,东北师大再度入选6个学科,并获批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、教育学、世界史、化学、统计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。这些学科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、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。学校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,打造学科高峰高原,引领带动关联支撑学科协同发展和学科整体水平提升,进而推动内涵式发展。

  为了充分体现学科办学的主体地位,实现责任权利的高度统一,近年来,学校对学科发展进行战略设计和系统规划,在全国率先实施了“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团队建设”三位一体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(PI制),探索具有东师特色的学科发展模式,以重点学科方向带头人负责制为总抓手,深入创新学科科研组织模式,完善现代大学制度,构建多学科协同的育人机制,并以“三位一体”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(PI制)改革创新为学科建设的突破口,有效激发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与活力,实现内涵式发展。截至目前,我校的PI制学科方向已增至43个。

 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,不只是学科建设,应是学校的整体建设,包括教师队伍建设、科学研究、文化传承创新等都要与学科建设协同推进。我校目前有1600名专任教师,教师规模不大,但人均学术贡献率很高,战斗力很强,是一所“小而精”的学校。未来,东北师大将结合学校的历史和现实条件,致力于在培养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上有新作为,在破解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重大热点问题上有新突破,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师范大学办学模式上有新举措。

×

扫一扫关注 集团官方微信